关于推进我市新能源汽车 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作者:发布时间:2023-04-10动态浏览次数:780

《调查研究》  23期  

中共市委研究室  2023年4月6日  

盐城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中心

新能源汽车既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新动能的重要支撑点,也是稳工业、稳经济的重要力量。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是我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绿色制造之城”的重要支撑。近期,盐城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赴悦达起亚、悦达国润新能源、国唐汽车、江苏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等企业调研,结合现状总结了产业链的困境,并针对性提出了发展建议。

一、发展形势:市场结构变化、技术变化、运营模式变化

(一)国内外发展形势

从国外看,欧美日等多国设置了汽车电动化刚性目标或禁燃时间表,并持续出台政策和法规加速推动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向电动化转型。各大跨国车企加快推出新款电动车型,通用、福特、沃尔沃、奔驰等车企提出了区域市场100%电动化的目标。2022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首次突破1000 万辆大关,同比上涨56.4%,渗透率(20204%20219%提升至14%

从国内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市场、技术、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形成从原材料、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激光雷达、智能语音、环境感知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到整车设计制造及充电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完整产业链。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

(二)产业发展趋势

从市场结构看,高低端产品齐头并进的“哑铃型”市场格局加速向“纺锤型”优化。主打高端车型的蔚来、理想、特斯拉在其销量站稳之后,谋划推出更低价格的车型,以期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主打低端市场的哪吒汽车、零跑汽车面临着成本上涨、利润摊薄的现实,正在推出更高利润且兼具走量的高级别车型。从技术方向看,电动化、轻量化和智能网联化的“新三化”趋势明显。纯电动车型将继续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主导地位,随着插混车型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预计2025 年前后,插混车型占比将超40%。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以及大圆柱、CTC 等成为动力电池重要发展方向。以高精度地图为重要基础模块的自动驾驶平台建设,逐渐进入体验、架构、模式同时升级的新时代。

从运营模式看,“产销售后”全生命周期发展态势明显。互联网+”和技术深度变革浪潮下,汽车企业逐步实现集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商业运营模式。商业模式上,互联网、整车、第三方运营等企业共同打造绿色出行、娱乐共享、智能宜驾的汽车生态,分时租赁等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元营销模式加速涌现。售后维护上,车无忧、车蚂蚁等汽车后市场第三方公司快速兴起,“互联网+”加速实现汽车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

二、发展现状:上游缺、中游弱、下游亏

(一)上游产业链缺失

新能源汽车上游产业链主要为原材料,包括电解液、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等,这些材料经过加工制成新能源汽车所需的零部件。我国新能源汽车上游的电解液供应商包括天赐材料、多氟多、江苏国泰等;正极材料供应商包括当升集团、厦门钨业等;负极材料供应商包括璞泰来、天赐材料等;隔膜的主要供给企业包括沧州明珠、恩捷股份等。由于受资源区域分布差异性等多重  因素影响,目前我市规上企业尚未融入新能源汽车上游产业链。

(二)中游产业链较弱

新能源汽车中游产业链主要为零部件,包括电池、电控、电机、汽车电子等,其中汽车电池供应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欣旺达等;电控主要供应企业为汇川技术、万向海潮、蓝海华腾等;电机主要供应企业为正海磁材、方正电机、大洋电机等;汽车电子主要供应企业为宏发股份、均胜电子等。目前我市SKI、捷威动力、悦达新能源等电池企业涵盖了电池环节,江苏摩比斯产品包括电机和电控等环节,但第三方供货比重仍超50%

(三)下游产业链亏损

新能源汽车下游主要为整车制造和后市场服务,主要企业包括比亚迪、广汽集团、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其中,比亚迪和广汽集团为传统车企转型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而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则是由互联网公司转型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目前我市拥有悦达起亚、华人运通等多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但实际产能较少、销量惨淡,车企常年处于亏损状态,充换电等汽车后市场建设缓慢。

 

 


三、发展建议:筑基、强链、造圈、换道

(一)筑牢“发展基石”,强健“产业筋骨”

一是“输血补气”助企纾困。我市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处于“烧”阶段,虽交付量屡创新高带动了营收规模飙升,但赚钱能力却未同步上升,处于“增收不增利”状态。在国内新能源补贴退坡、地方政府大额补贴取消等多重因素叠加下,我市新能源车企正面临寒冬。要推出“金融+N”一揽子政策措施,以“组合拳”“盐”汽车产业链,让更多新能源汽车企业活下来。二是创新驱动,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是建点连网,加快充换电服务设施建设。依托普天新能源、交投特来电等已存企业,加快构建“车桩相宜、适度超前、智能高效”的充电网络,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模式和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公共充电体系,支持以整车企业、第三方运营商为主体探索建设一批换电站,形成服务便利的换电网络。

(二)开展“双招双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

一是强化“链式”思维,聚力链式招商。按照“引上游、接下游、抓龙头、带配套”的招商理念,将悦达起亚主机厂、华人运通、SK 动力电池等龙头企业的订单优势,转化为招商引资的谈判优势。聚焦产业链短板,精准对接负极材料、电解液、燃料电池制造、智能网联操作系统、域控制器、车载控制芯片等领域,制定产业规划及产业链图谱、供应链家谱,画出“链式”招商地图,按“图”索骥、靠“谱”招商。不断提升招商精度、招商深度、招商密度、招商速度,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领域集群化发展。二是聚焦“链式”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模式。要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主链和支链特点,厘清产业上下游关系,遴选出一批“链主”企业,按照主链和支链两个层级,制定实施系统化的梯次培育计划,在主链环节培育一批产业吸附能力强的旗舰型“链主”企业,在各支链环节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型“链主”企业。通过主题推介、座谈、联谊等形式,开展主题招商、精准招商,大力推行网上推介、线上洽谈、“云上招商”“云签约”等招商新模式。三是强化“链式” 服务,打造招商引资新生态。“企业大走访、项目大推进、产业大招商”活动为契机,强化要素保障,争当企业的“贴心人”多干企业的“暖心事”,多说企业的“暖心话”。健全项目引进“招、落、服”一体化工作机制,为企业投资和项目落地提供全过程、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和保障。同时也需要实现从社会资源的分配者变为监督者,实现从“运动员”到“裁判员”“划桨”到“掌舵”的角色转变,避免出现政府角色的错位、越位和缺位确保引来“金凤凰”能使其“振翅高飞”。

(三)强化“共建共享”,打造新型生态圈

一是“一核两翼多点”布局,打造集群发展生态圈。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空间布局现状,加快构建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全产业发展核心,大丰区和盐都区为汽车零部件、汽车服务业聚集区,亭湖区、建湖县、滨海县、阜宁县、射阳县等其他区县协同发展的“一核两翼多点”的汽车产业发展格局。二是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协同创新生态圈。依托江苏省新能源汽车研究院、长三角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中汽中心盐城试验场等载体平台,加快人才引进,建设产业研究院、专业孵化器、技术创新联盟,完善研发创新体系及激励机制,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进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跨界协同发展,联合高校开设“订单班”“工学交替创新实践班”“现代学徒制班”,推行“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共同实施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和就业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三是“车—路—网—云”四维协同打造智能共享生态圈。依托华人运通盐城工厂,积极引进华人运“城市之帆”纯电无人驾驶“智车”巴士,构建集高精摄像头激光雷达、微波雷达及边缘计算于一体的“智路”系统,形成以交通运营监控中心的智慧城市交通运营“智城”系统。

(四“氢装换道”开启“氢”城之恋

一是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结合我市资源优势,科学谋划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招引现代汽车集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零部件配套企业落户,高位探索谋划我市氢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合理优化空间布局,积极探索氢燃料电池在乘用车、大巴车和重卡汽车等在多领域、多场景的试点与应用,实现“乘商并”的全产品阵容。二是有序推进,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鼓励能源公司及社会资本参与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兴邦能源、绿氢能源、国润等企业发展氢燃料电池关键总成及装备企业加速发展,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支持符合条件的加油(气站改建为油(气氢合建站,鼓励70MPa 加氢站布局,探索“加氢—加油—加气”综合能源站、“制氢—加氢”一体化示范站建设有序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加快打造江苏北部氢谷三是协同互补,建立燃料电池与锂电池互补发展模式。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看,锂电电动汽车更适用于城市、短途用车等领域,而氢燃料电池具有清洁、零排放、续航里程长、加速时间短的特点更适用于长途、大型、商用车等领域。逐步建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构建资源优势互补、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共赢的“锂氢”产业生态体系。

 

课题组成员:

盐城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

周荣虎盐城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